【课程名称】
病理学(2022年河北省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
【课程网址】
https://mooc.icve.com.cn/cms/courseDetails/index.htm?cid=blxxty013zjh938

课程团队教学创新意识强,主动适应教育教学发展需求,聚焦学生学习成效和职业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2008年《病理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组不断丰富完善数字教学资源,不断探索线上教学模式以及线上和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2021年建成在线开放课程,并获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等奖;目前课程在智慧职教MOOC学院及学堂在线两个平台在线运行,2022年5月被评为河北省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

【师资团队主要成员简介】
课程负责人:张俊会 邢台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任
张俊会,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 长期从事病理学教学、病理检验及研究工作,教学方面,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学校授课质量评估中多次获奖;科研方面,主研或参与市级教育课题5项,获得邢台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研或参与省级自然课题5项,获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荣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实验设计大赛国赛铜奖1项。第三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省级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形态学读片大赛一等奖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3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2部。
李辉,教授,博士,基础医学部主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2022年完成博士后在站研究。2018年获河北省优秀博士毕业生,2019年被批准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20年荣获新时代“冀青之星”称号,2021年被评为河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荣获邢台市“最美科技工作者”,2022年被评为河北省信息化创新应用专家,2022年至2024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评审专家,2023年获河北省拔尖人才(专技)称号,2024年获得燕赵英才A卡。近五年,获得河北省第十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河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河北省中医学会二等奖1项,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研省市级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SCI论文4篇、EI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3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0余部。主讲课程获得2022年河北省在线精品课程;2021年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全国总决赛获银牌,本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2021年、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河北省二等奖;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河北省 TRIZ 杯创新创业大赛,获河北省二等奖。
【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
本课程秉持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聚焦病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病理学知识体系,通过病例讨论与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画演示等创新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病理学知识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能够扎根基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初步具备运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以及健康宣教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达到如下目标:
提素质:培养敬畏生命、关爱患者、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弘扬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
增知识:能说出病理学中常用的概念,会描述常见病的病理变化及病理与临床的联系。
添能力:能识别病变组织器官的大体及镜下细胞形态结构改变,能运用病理知识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的宣传。
【课程特色与创新】
1.“思政”融入,综合育人:秉承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将“敬业、诚信、仁爱、担当”的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体现劳动教育、职业精神、扎根基层等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升育人实效。
2.模式创新,提升实效:课程对接基层医疗岗位需求和课程标准,建构“双线三段五步”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思政线和技能线协同并进,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探究学习、课后延展学习的“三段”学习形式及相应的“五步”教学过程,有效破解教学重难点,同时解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3.评价改革,激发动力:构建多主体、多维度、全过程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性评价,强化评价体系促学功能,关注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课程建设的未来规划】
课程建设持续进行,不断追求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兼顾课程的前沿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教学、在校医学生及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学习。建设计划如下:
1.团队建设:人才引进为团队注入新活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课程,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的能力;鼓励教师开展基于在线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心得,提高团队凝聚力;加强病理学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课题研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
2. 教材建设:结合在线课程特点,编写数字化病理学教材,采用多媒体形式呈现,插入动画、视频、3D模型,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互动性,建设一流教材。
3.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根据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定期对课程视频进行更新;开发建设数字切片库,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收集临床病理学案例,按照疾病类型、难度层次分类,建立教学案例库,丰富学习素材。丰富在线测试与作业试题库,满足不同学习阶段的测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