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精品课程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课程建设 >> 精品课程 >> 正文

药理学在线课程简介

发布日期:2025-03-31    浏览次数:


【课程名称】

药理学2022年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网址】

https://mooc.icve.com.cn/cms/courseDetails/index.htm?classId=3367b3ec5d23ab7513aa5c2a3cb2579d

【课程建设历程】

2009年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团队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丰富各类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

20193月始加入国家级临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参与建设《药理学》课程。

20203月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塑造学生的情感价值,建成药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实践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

20209月开始建设课程数字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动画等。

20212月在智慧职教MOOC平台上线,并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0216月获得校级精品在线课程一等奖

20225月课程获评河北省精品在线课程

20226月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师资团队主要成员简介】

课程负责人:杜景霞 邢台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主任

杜景霞,女,河北藁城人,教授,研究方向为药理学教学、心血管药理、肿瘤药理学。曾获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国赛三等奖,河北省信息化比赛省赛二、三等奖共4项、国赛标杆作品”1项。指导学生在基础实验设计大赛中获国赛银奖,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获省赛二等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 1篇;主编规划教材4部,主持参与市级科研5项,获科研奖2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项。

陈利巧,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教育及教学方法药物作用机制和教学。在《新教育时代》、《医药》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10部,承担科研课题9项。承担学校各专业的药理学教学任务,担任主讲教师的药理学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获得邢台市五四青年突击手”“省级优秀教师等称号。多次获得邢台市嘉奖

韩宗其,女,基础医学部药理教研室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药理学,天然植物化学。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5部,承担省部级课题3项。获河北省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承担本科生、专科生教学任务,担任的药理学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年度考核多次评为优秀教师。

王亮亮,女,基础医学部药理教研室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学。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6部,承担省部级课题3项。获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能力比赛三等奖,次年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承担本科生、专科生教学任务,担任的药理学课程评为省级优秀精品课;多次评为教学优秀。

杜梅素,女,副教授,药理学硕士。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发表核心论文6篇,主编、参编著作5部,参与省部级及市厅级课题10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省级奖励2项。多次被评为教学优秀。

【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

课程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聚焦临床用药典型工作任务,突出应对如何培养临床专业学生用药指导和医患沟通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能够扎根基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初步具备临床选药以及指导常见病、多发病用药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素质目标:发扬敬畏生命、关爱患者、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弘扬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安全、合理用药的观念;增强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

知识目标:识记常见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解释常见病的用药原则;辨析治疗常见病药物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能观察常用药物的疗效;识别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出初步处理;能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

【课程教学组织实施情况】

1.教学组织与安排

从混合式教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将岗、课、证融通,充分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实施四阶递进、四能并重的教学模式,通过认知岗位、探索岗位、融入岗位、服务岗位四阶梯逐级递进,实现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四能力的逐步提升。构建双线三维四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双线:线上、线下结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三维:通过课程、人文、环境三维育人四评:通过教师、行业老师、标准化病人学生四个主体对思政育人效果进行考核。

2.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学生预学微课,教师通过学生访问量和在线作业完情况确定学习的难点,调整教学策略。利用院校共建课程的优势,与患者进行沟通,对疾病进行调查,初步认知岗位,提升尊重患者、积极沟通的意识

课中,利用线上案例、视频等创设岗位情景,确立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问卷调查、头脑风暴、主题讨论、虚拟仿真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教师通过观察讨论区的数据,发现学生讨论的聚焦点和难点,及时给予引导与解决;利用直通医考、作业、测验等检验学习效果。通过制订用药方案、实操练习、小组 PK 等,反复练习用药技能,深入探索岗位。利用教师示教、SP 模拟练切实融入岗位,强化敬畏生命、合理用药、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
  课后,学生利用线上课程资源,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随后学生到社区、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随访和健康宣教,为患者贴心服务,提升岗位服务力全面服务岗位,坚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

3.学习考核评价

创设一平台、双结合、主体的多元化全过程课程评价体系,即依托学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师、行业老师、标准化病人学生四个主体进行考核评价。校内班级考核线上占30%,线下占70%

线上评价主要指标有:视频和文档学习、主题讨论、头脑风暴、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等,由学生和教师MOOC平台进行评价;线下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如实验实训、方案任务、展示任务、实践任务,由授课教师和行业老师参与;对学生参与健康宣教、社区随访等活动给予增值加分,关注学生进步幅度。

校外线上学员主要考核各类资源学习情况(40%)、参与主题讨论(15%)、作业测验(25%)、考试(20%)等。

【课程特色与创新】

1.创设四阶递进、四能并重教学模式,实现精准育人

秉持以学习成效为导向的理念,院校共同设计了四阶递进、四能并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课程资源,通过认知岗位、探索岗位、融入岗位、服务岗位四阶逐级递进,实现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四能力逐步提升,达到育人目标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2.探索双线三维四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内化情感价值

依据课程目标,开发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形成了双线三维四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强化敬畏生命、合理用药医者仁心的职业素养提升尊重患者,积极沟通的意识增强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理想信念

【课程建设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1.不断建设课程数字资源,持续打造教师团队的综合教学能力通过培养、引进相结合的模式,提升课程教学团队的结构和质量。

2.加强教学学术研究,以课程教学为根本,立项省级或国家级药理学课程改革项目,以推动课程与教学持续改进与创新。  

3.建设支持混合式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教材,开发交互式电子书,与线上课程、线下课程有机结合,实现药理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通更好地服务于同类院校的药理学教学学习

4.不断更新MOOC在线课程与教学资源,进一步开展混合式教学研究与探索。实现慕课教学与讲台教学的优势互补,实现动态教学